时间:2023-05-26 13:10:14|点击量:2
近年来,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,绩效工资成为了许多企业用来激励员工的一种工资形式。
然而,绩效工资在法律上是否得到保护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。
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的是,绩效工资是由劳动者基于其工作表现而获得的一部分工资,与其基本工资是不同,甚至有些企业选择将基本工资调低,将更多的金额用于绩效工资,以期激励员工努力工作。
那么,关于绩效工资是否受法律保护的问题,答案是肯定的。
早在2008年,中国政府就对绩效工资作出规定,明确规定了绩效工资的计算方法、范围、支付时间以及相关需要领取绩效工资的要求等。
这些规定的出台,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奠定了基础,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用工行为。
就连劳动合同法也规定了具体绩效工资的支付方式,并将其计入年工资总额,意味着绩效工资也属于法律保护的范畴。
除此之外,最高人民法院也曾就绩效工资的相关问题做出了判决。
在职工因为绩效工资问题与公司产生纠纷时,如果将这个案件提交至人民法院,法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。
比如会考虑到工作量、工作效率、工作成果、变动等因素,通过多个方面的考虑,综合评定产生纠纷的绩效工资数额。
当然,法律的保护也不是绝对的。
在现实生活中,企业有时会以各种借口,拖欠员工的绩效工资。
例如,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整的考核机制,导致绩效工资的评定出现纠纷;企业计算绩效工资时存在不合理的方法,导致员工实际收入低于应有水平等。
此时,员工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综上所述,绩效工资在法律上是受到保护的,但是确保其真正得到保护,还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。
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和公正的绩效评定方法,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;员工需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,以及通过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