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3-05-09 00:58:42|点击量:11
民间贷款又称为“黑市贷款”,是指由个人或民间组织非正规途径私下交易的贷款业务。
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,民间贷款在中国逐渐增多,但同时也会出现利率高、违约率高等问题。
因此,法律保护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。
据相关法规,民间贷款几倍受法律保护。
一、“利率违法”的法定利率民间借贷活动中,借款人和出借人往往不知道该遵守哪种法定利率。
在我国贷款利率方面,有“行业自律标准利率”、“金融机构授信利率”、“贷款市场报价利率”等等。
但是在2015年3月1日起执行的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有关问题的通知》中,中国人民银行规定“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作为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基准”,且“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作为定价基准的贷款,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约定的利率不得高于当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”。
二、协议利率不得高于36%在2017年8月18日起执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》中,第一千三十九条规定“民间借贷利率超过利率水平三倍的,从超过部分无效”,即在协议利率超过法定利率时,超过部分无效,这样就保障了出借者的权利不被侵害。
而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民间借贷试点办法》规定,个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协议利率不得高于年化36%。
三、合同书面记录在民间借贷过程中,双方需要注意合同书面记录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》定的原则:“合同是法律规范的自由裁量权的行使”,“当事人对合同的内容有约定的自由,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,不得违背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”。
因此,当借贷活动的金额达到一定数字后,民间出借与借款双方一定要签订书面协议,确保借贷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,防止出现误会。
总体来看,民间贷款市场的保障主要是法律性保障,因此,在民间贷款中,无论是借款人还是出借人,都需要了解法律相关规定,选择合法、安全的贷款方式,以减少风险,保护个人和家庭财产安全。